美國高中交換學生 趙○玄、趙○立的家長

時至今日,談及「地球村」的意義,要比過去要真切。放眼四周,不論校園、公司行號、社區、公園、街頭無時無刻不看到各具特色更多元的文化。即使不出國,每個人都有機會與不同語言、出身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互動;且各行各業網羅人才也已不再侷限於本國。這意味著:國際化已不再是少數社會精英的專利,而是每個學生因應未來所需而必須習得的基本能力。過去的國際運作是外交官、經貿代表、跨國企業經理的專業領域;未來任何人想在職場上佔一席之地,除了專業能力外,全球視野和國際共通的語言能力在職場上將不敷所需,因此國際化教育必須更普及,甚且在年齡層方面應更向下扎根。而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步即是外語教育。讓孩子習得第二外語乃時勢所趨,我們必須跨出這一步。或許有人疑惑:「外國語這麼多種,為何首選英語?別的語言不行嗎?」「為何非參加一年短期的遊學不可?」

選擇到美國學英語,因為英語是世界的共通語言,學好英語就可以跟全世界的人溝通。而選擇一年遊學,是因為要學好一口流利的英語,短期一兩個月是不夠的。沉浸在全英語的環境一整年,才有可能對話如流。再則,短期遊學玩的成分居多,真正學習英語的機會較少,而且也學不到深層文化。要培養孩子有全球視野及國際溝通能力,必須深入了解對方的文化、價值觀、生活模式、甚至思考模式。要達到這樣的目標,除了與他們生活在一起外,別無良法。深入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還有另一個好處,就是在比較之下可用全新的角度回頭審視自己的文化,對本國文化較懂得珍惜,即使有所批判也較具有建設性。

留學一年的另一個目的,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、自己做主人的能力。台灣的教育很少給孩子這樣的機會,父母、師長總是替孩子們做太多,使他們養成依賴、被動、自我而無能的個性。住在寄宿家庭,可以培養他們接納、包容、參與及自主性的能力。

去年、今年連續兩年送兩個孩子出國,花掉了我大半的積蓄,但我不曾也不會後悔。看著從個性散漫、踟躕不前的老大,和美國孩子與國際交換學生共同生活、求知,而學會不畏嘗試的精神,不但帶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回來,更學會了一些西班牙語!內心有股莫名的欣慰,我知道她的學習不僅僅是這一年的成果,這會是她終身的財富。自回國後就從未間斷與host family、委內瑞拉的室友及美國的朋友聯絡,他們甚至相約再一起出國讀大學研究所。她已學會規劃未來、堅定目標、積極向前。更令我驚訝的是,在回國之前,她居然獨自一人轉了很多趟轉機,單飛到委內瑞拉拜訪她的室友!看來她已成長了一雙強而有力的翅膀,不再需要我的呵護了,我也終於可以稍稍卸下肩上的重擔。

回上一頁